早上九點,小莉剛打開電腦,Gmail 收件匣立刻跳出 50 封未讀信。
她嘆了口氣,這些信大多來自客戶,有的是詢問產品規格,有的是更改原本的購買需求,其中也有一些只是便當廣告。
但不論內容是甚麼,每封信都得點開來看,先「看懂」內容,再「分類」,接著「產品比對」,最後才能回覆客戶。
明明公司已經安排三個人專門處理信件,但每天還是被信件淹沒,光是分類與初步判斷就花上大半天,
常常一個小小商機就這樣被延誤或遺漏。
她心想:
如果有個 AI 能幫我先看一輪、標記重點、直接把有商機的信件挑出來,那該有多好。
某家專營工業用刀具的中小企業,每天收到來自潛在與既有客戶的大量詢價信件,詢問內容包含:報價需求、訂單明細以及售後服務等。這些來信都要由人員逐一查看與分類,必要時轉交給業務或工程部門,導致流程繁瑣、回覆時間冗長,進而影響客戶體驗,錯失潛在訂單。
透過實際訪談過程,我們觀察到以下幾個明確的痛點:
信件多以口語描述、非標準品名或格式化需求撰寫,需要人員主動理解與轉譯。
雖然 Odoo ERP 已建置產品資料,但因缺乏規格標籤,無法從信件快速對應產品。
資深業務能憑經驗判斷對應商品,但新人難以上手,造成回覆品質落差。
本專案透過 Make + AI + Odoo 的整合技術,打造一套自動化處理流程,協助企業:
最終達成提升效率、減輕人工負擔、縮短回覆時間、回覆品質統一,並逐步建立一套可擴充的產品分類知識庫。
AI 並不是要取代人的判斷,而是協助團隊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溝通上。
透過這套自動化流程,我們不再只是「處理信件」,而是真正「掌握商機」。
👉 我們下篇文章就來說明,這個自動化流程到底是如何幫助到小莉。